Page 32 - 2019-安寧專刊
P. 32

 
住院服務及醫師值班的訓練,因此籌備安寧 病房並非難事,當師資與醫師人力皆具備 時,開辦安寧緩和醫療病房已是水到渠成。
陳教授提到,擁有病房的家醫科才能進 行照會,提供病情告知、預立醫療指示、症 狀緩解、家庭會議等服務,並能掌握臨床各 科進展,特別的是家醫科住院醫師之訓練計 畫已成為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養成教育制 度的搖籃。陳教授表示「根據統計,醫學會 70% 的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源自家庭醫學 科」。以台大醫院家醫科的訓練為例,住院 醫師需經過三年訓練,前兩年屬於一般內外 科系病房的輪訓工作,需具備急重症病人照 護經驗,第三年則在安寧緩和病房針對末期 病人及家屬提供照護服務,這具有指標性作 用,也提供住院醫院更紮實的訓練。
從善「生」至善「終」
— 全人醫療 升至全民均健
家庭醫師的養成訓練,自 1979 年以來, 從醫學專科擴及全人醫療後,再擴及「全民 均健(health for all)」概念。近幾年的變 革是自 2019 年起,六年制醫學畢業生,不 分科別皆有兩年 PGY 訓練,與變革前的七 年制不同的是,PGY 階段的醫學生已是「醫 生」,意謂著學生們通過考試取得醫師資格 並能進入臨床服務,重要的是在於承擔醫療 照護的責任。另一個不同的是 PGY 制度係 屬於全人醫療,不再先區分專科,而是全科 都會學習到,包括內科、外科、小兒科、婦 產科等,在訓練過程中也導入社區醫療的觀 念,而末期照護則列為必修,使得安寧緩和 療護的學習更形重要。
陳教授分享多年經驗表示,醫學生選擇 到家醫科實習的目的大多數是為了學習安寧 緩和療護,也就是說,緩和醫療的專業在家 醫科訓練最為齊備。他參照美國住院整合醫 學科(hospital medicine)制度認為,未來
不論社區或醫院第一線醫護人員皆需參與緩 和醫學訓練,緩和醫學是每位醫療人員必須 擁有的專業,目的是讓所有的臨床醫師皆能 守護民眾健康,達到從善生至善終,全人醫 療進而全民均健。
本土化靈性照護 引進宗教師制度
生命末期之病人在面對死亡時,每個人 皆有靈性需求,更希望尋找出生命的意義和 價值,而這些都是以信仰為基礎。有別於馬 偕紀念醫院、耕莘醫院等具有宗教屬性的醫 院,當台大醫院開設安寧病房時,便參考國 外經驗引進靈性照護制度,推動獨立於宗教 派別的「佛教臨床宗教師」。然而,陳教授 也思考,「法師不是都在道場工作嗎?佛法 內容談論許多靈性問題,卻沒有一個用在臨 床實務。」
陳慶餘教授進一步談到東西方信仰在 看待死亡議題的差異在於,西方的宗教信 仰主要是接受死亡,回到上帝的懷抱,談 的是生死兩相安;東方社會因為受到儒家、 道家、佛教的影響,關心的是死後是否有 來生、對來生的期待。因此台灣的靈性照 護應有別於西方,在台大醫院安寧緩和醫 療團隊的研議與發展下,規劃出具有本土 特色的靈性照護。
為了建構本土化的靈性照護,培訓具照 顧資格的宗教師便很重要。陳教授說:「宗 教師本身需符合佛學院畢業、出家滿十年以 上二個基本條件」,臨床宗教師屬於醫療團 隊之一部分,所以具備以上條件後,接著教 導安寧緩和療護的宗教師要能與醫療團隊的 成員語言相通,經過基礎及專業照護訓練、 通過實習,取得臨床宗教師資格後,才能協 助病人、家屬面對末期疾病與死亡,隨著本 土化靈性照護制度的形成,不僅成為台灣特 色,更影響亞洲鄰國如日本。
  32
Chapter 2
歷史發展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