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2019-安寧專刊
P. 33

   
 ▲陳慶餘教授(右三)多年來致力於推動本土化靈性照顧,並引進宗教師制度。
病床有限 發展安寧共照模式
2004 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開始推 動安寧共同照護模式,自此住院、共照都 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給付試辦,使安寧療護 整合性照護邁出了一大步。陳教授表示, 共照模式最早是源自精神相關疾病,稱為 Consultation Liason Psychiatry, 即「 照 會精神科」。有些病人認為一旦住進精神 病房就會被「汙名化」成為精神病,因此 住院病人有許多心理方面的疾病但拒絕住 精神病房,藉由照會精神科來處理這些病 人的問題。
「並非所有末期病人都需住在安寧病 房,而醫院內安寧病房的床位也有限,此外, 安寧往往仍存在著「汙名(stigma)」。因 此推展安寧共照服務模式更顯重要,即是將 末期病人留在原科病房,由原照護團隊負擔 起照護的服務,當遇到末期病人的身心靈問 題需要安寧緩和醫療的醫師或團隊協助時可 以透過照會方式,特別是症狀控制、家庭會 議、告知病情的情況等,提供安寧緩和療護 團隊的專業服務,共同照護以彌補原醫療團 隊之不足。
陳教授在他擔任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 事長任內配合政策需求,接受當時的衛生署 (現為衛生福利部)委託共照試辦計畫之成 效及輔導,當時的計畫成果,更為衛生署 做為全民健康保險規劃給付的依據。2008 年度參與安寧共同照護計畫的醫院共計 42 家,除了積極發展共同照護之外,學會此時 亦開始研議將安寧服務擴大至社區,期能讓 居家整合性照護面向更完善。
安寧緩和療護納入健保給付 提升就醫便利性
2005 年,全民健保十周年時,陳教授 就曾受邀分享健保對於安寧緩和療護的影 響包括:
第一,在短期內可預見死亡的癌症末期 病人,若還是用盡方法試圖治癒疾病,不論 是否使用維生醫療延長壽命或是其他的醫療 模式,對病人而言,都是增加痛苦,放棄病 人的生活品質。健保將癌末病人安寧緩和醫 療行為納入給付時,可以促使醫療體系將安 寧療護視為醫院注重醫療品質的代表。
33
Chapter 2
歷史發展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