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2019-安寧專刊
P. 100

 
  100
「癌症及非癌症病患死前一年接受各類安寧 療護之比率」、「接受及未接受安寧患者死 前 6 個月醫療費用之差異」。沿用多年後, 在 2018 年 8 月開始徵求其他適當的安寧品 質指標。
國民健康署則是鼓勵安寧緩和療護的 早期介入,提供身心靈的全人照護,王英偉 署長以癌症指標為例指出,國健署自去年 (2018)起,將癌症品質評鑑指標納入早期 安寧照護項目,若有醫院落實則會加分。換 言之,透過政策面引導,可促使醫院重視安 寧緩和醫療團隊在整體癌症治療的角色。
相較於英國、澳洲的安寧療護品質評估 計畫,台灣目前尚未制定相關指標,雖然死 亡品質之國際調查獲得全球評比第六名,但 不應自滿,應朝向制定化發展,盼不久將來 能受到政策重視。
強化安寧緩和醫療團隊品質評核 全方位落實安寧緩和療護
整體來說,在現有的評鑑制度當中, 對於安寧緩和醫療團隊的品質評核,仍有 待加強,未來須建立適當的評核制度,不
僅對住院的安寧病房與安寧共照,也能對 於社區及居家安寧的品質把關,以便能落 實善終的政策。
而近年陸續發展與推動的社區安寧、 兒童安寧以及老人安寧,如呂立醫師所說, 最需要的就是「深耕」二字。以兒童安寧療 護為例,訂定照護指引並且能夠定期更新, 透過各種管道提供教育訓練資源,增加臨床 人員專業間互動交流,經驗將會越累積越豐 富,過時的內容,醫療人員可以提出更新, 醫學會邀集專家檢討修訂與公布,這也能讓 未來投入的醫護人員獲得最新的內容。
其實,當社會對安寧緩和療護的需求 愈來愈大時,該如何滿足與落實,參與及 引導政策倡議,是醫學會邁向下一個 20 年,所面對的挑戰。王英偉署長指出,醫 學會應能帶領不同專科的醫師團隊成長, 包括老人醫學、急重症醫學、兒科、產科 等團體,讓大家都具有安寧緩和療護的概 念,不限領域及疾病種類,需要安寧緩和 醫療的地方很多,在參與政策的同時也協 助其他專科醫學會瞭解與共同成長,如此 也能促使醫學學會更精進。
Chapter 3
成長主題























































































   98   99   100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