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2019-安寧專刊
P. 36

  
在這條面對死亡的道路中,藉由生命回 顧,自我肯定此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並在 時間內與至親道謝、道歉、道愛及道別,不 僅達到生死兩相安,基於信仰的基礎期待來 生,為生命劃上圓滿句點。
下一個 20 年挑戰接二連三來
走過 20 年的安寧緩和醫學會在下一個 十年的開始之際,陳教授認為將面臨兩項挑 戰。其一,病人醫療自主權利法案於 2019 年元月施行。其二,死亡品質的第三波評比 將於 2020 年公布,台灣在前二次評比的成 就卓越,獲得全球第 6、亞洲第 2 的殊榮大 大提升台灣醫療國際地位及聲譽,盼第三次 評比能更上一層樓。
「績效,安寧緩和醫療之絆腳石。」陳 教授表示,現今醫療管理單位往往看重「績 效」,對於投入醫師的獎勵不足。雖然台灣 在死亡品質國際評比卓越,仍有末期病人不 敢出院,相較居家安寧,在醫院內有醫師的 支持,將死亡交給醫師較有安全感,卻忽略 家才是溫暖的地方。醫學人文教育應普及於 醫學養成教育,擺脫以「績效」評估醫療效 益,未來的社會應是善終、預防醫學,唯有 病人的生活品質提升,便能將無形人文關懷 層面發揮於醫學,特別是心靈面向的關懷。
台灣是個美麗的寶島,全民健保品質效 益已是世界領先,追求善終並非醫事人員努
  36
▲ 陳教授認為醫學會面對下一個 20 年,挑戰 接踵而至。
力,更應是全民運動。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二十年來在資深望重前輩努力之下,為安寧 緩和醫療立下許多制度、典範,成為最珍貴 的資產,好還要更好。陳教授在訪談最後表 示:「希望後起之秀更體會高齡化社會需求, 在地老化的關鍵是深化社區老人安寧服務和 本土化悲憫社區的組織和營造,醫學會在國 際上應帶領台灣走向世界,深化兩岸及國際 學術與人員的交流,此乃有賴大家努力再創 高峰,並將醫學人文觀念落實於普羅大眾。」
Chapter 2
歷史發展
























































































   34   35   36   37   38